今年是南京市与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结好20周年。为提升教育对外开放水平,5月11日,在江苏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指导下,由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南京市教育局主办,鼓楼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南京-美澳中小学校长云端交流会”在宁举行。
美国多米尼加中学、瑞吉斯中学、芒兹帕克学校、肯尼迪小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坦普斯顿中学,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南师附中实验初级中学、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金陵小学等11所中外学校校长,围绕“生态体验教学实践、提升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等基础教育领域共同关心的话题做了经验分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市的近150名中小学校长、教师、教育机构代表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出席了交流会。
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在致辞中指出,从今秋开学起,劳动课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我们有必要从普及农耕素养、建构农耕素养理论体系、大力发展学校农园和社区农园、以农耕劳动教育为主题开展国际交流等四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南京劳动教育 干货满满
南京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将农园教育纳入劳动课和综合实践课程中,是学校科技特色校本课程的一部分。该校校长曹李莉在会上介绍,他们将农园课程打造成金字塔式三级课程体系,其中学农和科考作为普及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社团类课程向感兴趣的学生开放,难度最高的项目研究类课程则针对专长学生,从而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金陵河西分校小学部庞洁校长分享了金陵河西分校的“5·1学堂”项目,即“种好一亩三分地”“学好一门劳动技术课”“实施一张校园服务作业表”“完成一份家庭劳动任务单”“共度一次小精灵丰收节”。
南师附中实验初级中学龚国祥校长说,劳动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开心农场农耕研学实践活动,是学校培养学生亲农爱农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特色教育活动,自项目开展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劳动育人效果;学校将继续深化推动此项工作,擦亮劳动教育这张靓丽名片。
南京理工实验小学李子贵校长的演讲题目是《在“绿色•和谐”的田园文化中不断实践》。李校长讲解了理工实小在校园内建设近10000平方米的小农夫实践园的经历,介绍学校利用周边的社区资源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经验,分享了学校于2017年开始建构的“城市小农夫田园课程”。
来自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乐山路分校的季锋校长介绍了学校基于校园屋顶生态农场而开设的农食课程。季校长分享了课程开展过程中比较有意思的3个项目:“一米菜园大比拼”“水培青菜大比拼”“从土壤到餐桌”。
金陵小学校长林慧敏说,“当人类久居钢筋混凝土的都市丛林中而与自然渐行渐远,当学生们都圈囿在教室而失去学习本真状态时,生态教育尤其显得重要且迫切”。她展示了学校有效挖掘周边生态资源,开展环境建设的成果,分享了金小花讯、水培青菜大比拼、校园生态多样性调查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学校筹建的占地1000平方米的物联网玻璃温室即将完工,林校长欢迎美国、澳大利亚的老师和同学来金小做客,一起讨论与分享生态教育的心得做法。
国际交流合作 收获多多
交流环节后,鼓楼区教育局与美国威斯康星州简斯维尔市公立教育联盟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校际合作、师生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南京外国语学校、溧水高级中学、六合中等专业学校、江宁未来科技城小学等十所学校共同签署了《倡议书》,呼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在基础教育阶段帮助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强化青少年生态环境意识,促进青少年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和认识,培育具有生态文明素养的青少年。
省外办副主任刘建东,市外办主任林武平、副主任皇甫朝晖,市教育局一级调研员卢普新,鼓楼区人民政府区长方靖、副区长陈海涛出席交流会。本次活动为南京与美国、澳大利亚中小学国际交流积极搭建务实合作平台,加深了双方教育理念的相互理解,为共同推动基础教育阶段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教育,增进互信和友谊,促进合作与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