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南京市第八届中小学创客大赛决赛在南京市第一中学江北新区分校举行。93支“智”造团队现场进行“烧脑+动手”大比拼。
“我们搭建了一个南京长江大桥的实景,这里的传感器可以感知车辆和人的通过,随即会响起语音播报,这次我们特意选了紫峰大厦的介绍。”创客马拉松项目比赛的现场,南京市光华东街小学六年级学生韦奕鸿告诉记者,他跟其他两位队员一样,手上和身上都有五颜六色的颜料,四年级女生冯梓瑜说,她主要负责背景板的现场绘制,两位男生队员负责激光切割等。
据介绍,在创客马拉松项目中,参赛团队由3名学生组成,现场制作过程长达6小时,给予选手充分的时间发挥创意。选手需要在规定的场所和时间内,针对现场公布的“物创”“文创”“数创”的主题要求,经过团队创意形成设计方案,并运用现场提供的激光切割机、3D打印机、微型台式曲线锯机、泡沫热熔切割机等先进的数字化设备,再附以开源硬件等智能化设备,让参赛选手打开了更为宽阔而多渠道的创作方法,制作出贴近主题而又有创意的创客作品。
来自人民中学的高一学生朱韫语和团队小伙伴们创作的作品是“太阳宫音乐台小屋”。“高中组的任务是利用硬纸板,制作一个能够容纳至少三个人的穹顶结构的房子。我们借鉴太阳宫的设计风格,利用等边三角形制作了6个五边形拼装成穹顶,最后还用上了音乐台的鸽子等元素。”朱韫语说,“这不仅考验我们的创意,对动手能力要求也很高,非常有挑战性。”
本次创客大赛由南京市教育局主办,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承办。以“数字金陵,文创南京”为主题,旨在鼓励学生发掘南京独特魅力。“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城市风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的结合为南京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们利用数字技术和文化创意,创造出与南京相关的创新作品,展示南京的历史、文化和未来发展。”据介绍,南京市中小学创客大赛积极贯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推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将跨学科学习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学生们通过自主设计和实施创新项目展现才华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科学素养。此举也激发了学生们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趣,促进了他们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据了解,此次大赛分为作品评审类项目和现场“智”造类项目。在这两个项目中,将传统的硬件、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外形设计相融合,引导学生在传承中创新,点燃创意的火花。活动从7月初开始报名,到11月的最终决赛,跨度五个多月,共有12个区的300多所学校近万名学生参与初赛,涵盖南京市基础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三大类别。经过初赛、复赛的选拔,最终遴选出218件答辩类作品和93支现场“智”造团队参加最终的决赛。
另外,以“数字金陵,文创南京”为主题的线上评审类项目作品,也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与。经过复赛的评审,一批具有南京独特魅力的数字文创作品脱颖而出,如:《“争气”的南京长江大桥》《数字化新金陵》《未来校园in南京》《金织云锦》等。这些入围决赛的创客作品团队带着他们的作品参加创客TED答辩环节。团队的小伙伴们在规定的4分钟内要准确地陈述出作品的设计思路、制作过程、功能实现、团队分工、改进方向和未来展望等内容。同时,他们还需展示作品的实物及功能演示。专家评委会就作品的某些方面提出问题,选手须准确地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并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信,也促进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发展。相信在未来,这些优秀的数字文创作品将为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大赛不仅为普通学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和创意的舞台,同时也为一群特殊学校的学生搭建了同场竞技的机会,也成为了这群特殊孩子开启科技筑梦的舞台。